15年来,多少商场横空出世?多少品牌进驻中国?又有多少百货悄悄陨落?又有哪些金融理财产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且看商业的十五年风云。
1998年
●“返券”这一新的营销形式开始在多家商场逐步盛行。
●新世界百货(崇文门店)营业,经典的“60小时不打烊”营销活动为人们津津乐道。
●两只规模均为20亿元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发行,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
1999年
●汉光百货(中友百货)正式营业,以返券、“36小时不打烊”等创意营销闻名。
●路易·威登在国贸商城开设了继王府饭店之后北京第二家皮具专卖店,成为入驻国贸商圈的第一家奢侈品品牌。
2000年
●国华商场转型,逐步实施“京城铂金第一家”的经营战略。
●中国民生银行A股在上交所上市。
2001年
●北京王府女子百货停业,女子主题百货夭折。
●招商银行上市。
●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在全国正式销售发行。
2002年
●北京地区第一家奥特莱斯——燕莎奥特莱斯正式营业,名品折扣工厂店模式进入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2003年
●南三环木樨园地区百荣世贸商场破土动工,南三环地区以服饰、小商品批发为主,商业氛围散、乱、差的状况得到缓解。
●中信实业银行与国际速汇金公司联手推出国内首家速汇金全球快速汇出业务。
2004年
●北京七彩云南翡翠珠宝商城打破传统的珠宝商城概念,以博物馆概念打造现代翡翠珠宝旗舰。
●中国首家合资保险公司——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入京。
2005年
●“7-11”便利店进京,成为北京地区第一家外资便利店,24小时便利店业态走入京城生活。
●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400万新元的价格从嘉德置地手中收购西友新加坡,实现了中国零售业首次跨国并购。
●《直销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并实施。
2006年
●北京银行成为北京地区首家网上直销基金的银行,同年成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首家具有QDII资格的银行。
2007年
●《北京市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细则》实施,多年来在北京商场盛行的返券促销被叫停。
●以“买手制”为特色的香港连卡佛首次进京开店,其所引入的品牌中有超过一半为首次登陆北京。
●全聚德A股上市,成为北京老字号餐饮企业第一股。
2008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即“限塑令”)实施,商家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促销活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明确要求有关生活必需品的促销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个营业日,不得限制数量、时点和时段等。
●前门大街经过一年修缮后正式开街。
2009年
●第一期外贸大集在金源新燕莎MALL举办。
●中粮联手厚朴基金收购蒙牛,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
2010年
●新世界百货在顺义开设首家外资百货店,吹响中心城区和郊区商业“互动”号角。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实现公开同步上市,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已全部进行股改,标志中国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更艰难的深层次改革由此启幕。
2011年
●北京首座商业劳动模范纪念馆——张秉贵纪念馆在北京市百货大楼一层开馆。
●进京10年的台资百货巨头太平洋百货全面退出北京。
●双安商场为其会员服务“U悦”服务注册品牌,成为京城首家为服务注册品牌的企业。
●新光天地凭借65亿元年销售总额拿下内地高端百货单店销售额头把交椅,击败之前蝉联四年的杭州大厦。
2012年
●朝阳大悦城宣布与主力店永旺百货“分手”,吹响购物中心去百货化号角。
●翠微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成功上市,成为继王府井、北京城乡和首商股份后,北京百货上市板块的第四位成员。
●王府井百货投资1亿元建立独立电商公司,并以集团形式启动线上业务。
●历峰在首届京交会上与北京签约,将正式在朝阳区建立北京地区总部,统筹旗下卡地亚、万宝龙、登喜路和江诗丹顿等品牌在北京的所有业务。
●央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和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两项新规正式实施,规定购卡实名制、单张不记名预付卡不超过1000元等,进一步规范预付卡市场。
2013年
●王府井宣布收购春天百货,成为继万达、百盛之后,门店数量最多的零售公司。
●在1998年撤出中国市场的老佛爷选择于9月下旬重回北京市场。
爱购网 www.idgo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