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挂号制真的便民吗? 北京某家著名的三甲医院,为了打击票贩子,缓解老百姓看病难,于近日推出了一项新的举措——门诊挂号实行24小时制。
即每晚八点开始挂第二天的号,没挂上号的患者可以找护士、医生协商加号。记者现场采访挂上号的患者,纷纷表示这一举措好。原先要挂第二天的号,都得连夜来排队,现在晚上就能挂上号了,还能回家睡一觉,真是便民的好决策。
且慢,不要高兴得太早。今天中午我在医院门诊溜达了一圈,发现一个现象——遍地都是人,愁眉不展的人。一问,都是大清早赶过来排队等着晚上八点开始挂号的。门诊挂号大厅容量有限,多出来的人只好坐在露天的阴凉地里。可偌大的医院一共就没几棵树,无奈之下,只好三三两两站在大太阳底下暴晒。
医院虽然推出24小时挂号制,可就诊不是24小时,还是在原先的时段进行。问题很明显,不管开多少个窗口、提前到几点挂号,始终就是那些固定的门诊量在为患者服务。打个比方,就好比平时火车票是提前五天卖,春运紧张的时候提前到两周卖票,可是大家还是买不到票,还是要提前去排队,还是有票贩子,春运还是一年比一年头疼!拿到医院来说这事,提前到晚上八点开始挂号,假如一个患者晚上六点来挂号大厅,发现前面全是排队的人,轮到他,什么号都没了。那么他会怎样?或者从票贩子手里买高价号,或者第二天下午四点就来排队。那如果四点来了还是因为排队的人多挂不上呢,只好第三天再提前来排队,一直到挂上为止。只不过原先是晚上五点来排个通宵挂第二天的号,现在变成了早上过来排队,等着晚上挂号,第二天看病。仔细琢磨琢磨似乎不太对啊,原先一个夜班(排队挂号)+一个白班(看病)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变成了一个白班(排队挂号)+回家睡觉+一个白班(看病),似乎看病的战线反而被拉长了。
可医院不是答应了可以找护士医生协商加号吗?这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协商”。什么是协商?协商就是你要好声好气地和护士医生说话,至于能不能加上号那还得是医生说了算。
算来算去,医院和患者谁也没得到便宜,我怎么觉得倒是票贩子再也不用熬夜了呢,可以过上白天倒号晚上睡觉的生活了。
记得我小时候,家人生病都是在附近的社区医院或者区级医院就能解决的,真要去市里的大医院都是得了重病,小医院看不了的。虽说那会儿人口还没现在那么多,但去大医院看病也没现在那么难挂号。可是现在,但凡有个头疼脑热,都爱往大医院跑。患者对小医院的信任缺失,觉得小医院根本看不好病,还乱开药,甚至有死也要死在三甲医院的口号。
那到底该怎么办?底下网友早就有了好办法,就是合理分流,做到分级就诊。但要做到分流分级就诊,说白了还是要加大基层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大医院和小医院之间形成一张流动的网,做到小病小医院治,大病转到大医院,稳定了再转回小医院。只有这样,现有的医疗资源才能满足需求吧。(于莺)
爱购网:专业化妆品订购网 www.idgou.com
|